万人点击了“想看”,票房却只有460多万! 《731》这部让全国人民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,预售开启后的成绩单让人大跌眼镜。 这可不是一般的数据反差,430万的“想看”热度兴泊证券,照理说预售票房破千万应该是轻轻松松,但现实却狠狠打了脸。
“想看”不等于“会看”
430万的“想看”数据,确实吓人,比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当初的势头还猛。 但仔细扒拉一下评论区就知道,很多人点下“想看”,心思并不单纯。
有人是好奇“这片子到底敢拍多深”,有人是纠结“怕太血腥不敢看但又想了解历史”,还有人干脆是带着“监督”心态来的,“就想看看会不会为了噱头歪曲史实”。 这么看来,430万这个数字,更像是对“731”这个题材的集体关注,而不是铁了心要买票进影院的承诺。
展开剩余80%宣发“静悄悄”,业内干着急
通常电影预售,片方都得卖力吆喝。 但《731》的宣发,静得有点诡异。
预售都开启一上午了,它的官方微博还没发布官宣消息,短视频平台的最新更新更是停留在五天前。
有博主透露,《731》连宣传物料都放在网盘里,宣发纯靠业内“自助”,发不发、怎么发、怎么发效果更好,片方基本没管。 这操作,急得一些影院负责人自己站出来呼吁行业给《731》首日拉满50%排片,甚至用人格担保片子质量过关。
题材太沉重,观众怕“受不了”
《731》讲述的是日本731细菌部队的罪行兴泊证券,这段历史本身就是民族记忆里极其沉重和残酷的一页。 活体实验、细菌战……这些情节如果如实呈现,视觉和心理冲击力可想而知。
很多网友直言“不敢带孩子看,也怕自己看完心里堵得慌”,认为“历史值得铭记,但没必要用血腥镜头反复刺激人”。 这种对感官不适的担忧,让不少人即使标记了“想看”,也迟迟不愿掏钱买票。
怕历史“失真”,信任有危机
对于《731》这样涉及沉重历史的影片,观众的要求往往格外严苛。 大家不仅要你“敢拍”,更得“拍得真”、“拍得对”。
尽管《731》请来了王志文、姜武、李乃文、孙茜等一众实力派演员,但网友的担忧并没减少。 “怕拍成悬浮的抗日神剧”、“担心为了煽情刻意改编史实”、“会不会弱化罪行,模糊历史真相”……这样的疑问在评论区比比皆是。
毕竟,以往一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出现过为了戏剧冲突篡改史实、过度煽情等问题,让观众对这类的“真实性”多了份警惕。 对于《731》,大家容不得半点“失真”。
上映还早,有人在观望
《731》定在9月18日正式上映,从预售开启到上映还有一段时间。 有网友觉得,一部电影的预售票房通常在上映前一周或前三天才会迎来大爆发,现在涨得慢一点也符合市场规律。
另外,这片子之前关于定档、撤档的传闻来回好几次,虽然最终定下了,但一些观众可能还是会担心它能否顺利上映,想等电影真正上映了再买票。
时间点尴尬,期待免费放
9月18日是个星期四,孩子们都在上学。 很多家长觉得《731》适合全家看,尤其是带孩子接受教育,所以可能会选择等到周末或者国庆节再去看。
还有一些网友认为,像《731》这样具有特殊爱国教育意义的电影,不应该只在院线上映,而应该免费在电视上播放,或者搞免费直播,这样才能让更多国人看到。 虽然他们也理解电影制作成本高,但希望能有平台像当年头条买断《囧妈》那样操作。
不止国内,外部有杂音
《731》面临的争议和阻力,并不仅仅来自国内。
有文章指出,电影预告片发布当天,日本外务省就罕见地发出了23条外交照会,声称影片“会误导国际舆论”,甚至要求将“731部队”更名为“旧日军防疫部队”,并要求删减大量暴行画面。
随后,中文互联网上就冒出了大量内容相似的帖子,集中指责电影“血腥暴力”、“破坏中日友好”,其中不少IP地址还指向了日本东京都的练马区,那里是日本一些右翼团体的重要活动据点。 这种看似有组织的干预行为,试图通过信息轰炸制造“记忆疲劳”,让公众对731罪行产生“认知脱敏”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影院给足排片,期待后程发力
尽管预售票房暂时不高,但院线方面似乎给《731》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。 预售一开,其首日排片占比就超过了99%。 在没有点映、没有大规模业内看片的情况下,能拿到这样的排片,说明业内对这部片子抱有很高的期待。
《731》预售出现的这种“高期待、低转化”现象,背后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当下环境下面临的复杂处境。 大家希望铭记历史,但又担心表现形式;谴责过往的罪行,又要面对现实国际关系中的杂音。
你怎么看《731》预售票房和“想看”人数的巨大反差? 对于这类讲述民族沉重历史的电影兴泊证券,你觉得应该怎么拍,才能既尊重历史,又能让更多人愿意接受并铭记?
发布于:陕西省粤有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